文/古人
《道德经》之注疏——《文子》
文子,姓辛,名鈃(jiān),字计然,号文子,葵丘濮上人。班固《汉书·艺文志》道家类著录:“《文子》九篇,老子弟子,与孔子并时。”越大夫范蠡师事之,授范蠡七计,范蠡佐越王勾践,用其五计而灭吴。唐天宝元年(742),唐玄宗诏封文子为通玄真人,诏改《文子》为《通玄真经》。以“疾虚妄”著称的王充在《论衡·自然篇》中说:“老子、文子,似天地者也。”敬仰之情溢于言表。
要真正理解《道德经》 不可不读《文子》
文子与通玄真经
《道德经》言简意赅,难以理解,正如经中所言:“言有宗,事有君。夫唯无知,是以不我知。”后人于是随意解释,道家文化亦因此遭到严重曲解和误解,从古到今依然如此。
吴全节《文子序》说:“《文子》者,《道德经》之传也。”
王利器《文子疏义序》说:“杜道坚谓:‘《文子》,《道德》之疏义。’予亦谓:《淮南》,《文子》之疏义也。”
要真正理解《道德经》 不可不读《文子》
《四部丛刊三编》影宋刊本《通玄真经》
配合《淮南子》来阅读《文子》效果更佳
因此读不懂《道德经》,可以配合《文子》来阅读,因为《文子》是《道德经》的解释,更何况文子是老子的亲传弟子,他的解释应该是最权威的。如果嫌《文子》解释得还不够详细明白,还可以配合《淮南子》来阅读,根据王利器的说法,《淮南子》是《文子》的解释。当然说后者是对前者的解释,未必恰当,但后者能够阐明前者的很多义理,那是肯定无疑的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注册